中国第一位举重金牌:为与日本人拼体重,曾国强节食7天,减重8斤

2025-08-24 02:09:26 美好瞬间记录

为了保持体重,曾国强前一天中午仅吃了一块牛排,而到比赛当天下午,除了略微喝了一些水,他几乎什么都没吃。临行前,教练陈冠湖曾告诉他,这一届的运动员实力差距并不大,体重可能会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于是,他的体重必须降到51.7公斤以下。因为,若各位选手举起相同的杠铃,体重较轻者就会在排名上占优势。对曾国强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他当时的体重为56公斤,要减去4公斤,这意味着他必须在一周前就开始节食,特别是近四天内,几乎没有进食。然而,直到前一天,体重秤上依然显示53公斤!

他咬紧牙关,为了这次难得的机会,曾国强决定彻底停止进食。尽管饿得发晕,浑身乏力,他依旧坚持了下来。

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曾国强的体重终于成功降至52公斤,来到赛场后,经过体重秤的称量,他的体重刚好是51.7公斤,成功通过了体重审核,比周培顺和两位外国选手——日本的真锅和宫下日出海的体重大约轻了0.1到0.2公斤。

比赛前,曾国强喝了一小杯葡萄糖水,吃了一小块巧克力、一片牛肉和一碗面条。身体逐渐恢复了些许力量。此刻,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始比赛,赛前的紧张与兴奋让他几乎坐立不安。

随着时钟指向6点整,52公斤级的举重比赛正式开始。身穿橘黄色西服的国际裁判员已经各就各位,记者们蜂拥而至,抢着寻找最佳拍摄角度,摄影机和照相机的镜头齐刷刷地对准了举重台。

曾国强终于站上了比赛台,面对这场前所未有的大赛,他的内心既充满了新奇,又充满了兴奋。尽管周围的观众欢声雷动,他依然泰然自若,完全不受外界的干扰。他的眼中只有一个目标,那便是他的“老伙伴”——铁杠铃。过去三天他未曾碰它,甚至为它忍受饥饿,而此时,他的心情无法言表,心底充满了期待。

当他走向举重台时,许多人投来疑惑的眼光,“他是体操选手,还是举重运动员?”甚至有记者放下相机,对此表示疑惑。尽管如此,一些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却从曾国强结实的身材和锋利的肌肉中看出了潜力。他的沉着冷静与从容不迫,正暗示着他有可能超水平发挥,甚至可能上演一场惊人的“冷门”。

首轮试举,曾国强要求举起100公斤的重量。现场的观众大吃一惊,因为大多数举重选手通常从80公斤起步,而他选择了一项更加挑战的重量。然而,或许因为三天没碰杠铃,曾国强的动作略显失误,导致了试举失败,观众席上传来一阵叹息。

尽管首次尝试失败,曾国强没有灰心丧气。相反,他内心充满了疑惑,“这个重量我应该能举起,怎么今天会这样?”他默默告诉自己:“不行,我一定能成功。今天如果连这点重量都举不起来,怎么去面对自己,怎么回去告诉别人呢?经过这么多年的训练,这算什么?我绝对可以做到!”

他深吸一口气,再次站在杠铃前,低声对自己说:“老伙计,别跟我过不去,看我的!”随着他一声呐喊,猛力出击,杠铃被他高高举起。裁判员的信号灯亮起,曾国强成功完成了举重动作,紧接着顺利放下杠铃。

随着比赛的继续,曾国强的表现越来越稳定。在第三轮抓举时,他成功举起105公斤,暂时位列第三。

比赛进入最后一项决胜环节——挺举。曾国强起举的重量是130公斤,这一重量决定了他能否夺冠。

“太冒险了,奥运比赛可不容小觑。”观众们不禁为曾国强捏了一把汗。

日本选手真锅和宫下,可能因为体重降得过于剧烈,精神压力过大,导致状态不佳,最终分别以230公斤和232.5公斤的总成绩落败。而周培顺凭借127.5公斤的挺举成绩,总成绩稳居前三。此时,只要曾国强成功挺起130公斤的重量,他就能以总成绩235公斤摘得金牌。

紧张的时刻来临,曾国强无畏地站在杠铃前,赛场一片寂静,连呼吸声都能清晰听见。19岁的年轻大力士深吸一口气,收紧腰带,缓缓弯下腰去,握住杠铃。在这片寂静中,他突然爆发出全部力量,一记爆发性的动作,130公斤的杠铃高高举过了他的头顶。

成功了!成功了!赛场顿时沸腾起来,欢呼声如雷鸣般响起。曾国强兴奋地扔掉了杠铃,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中国举重史上,曾经从未获得过总成绩金牌的纪录此时宣告终结。

曾国强站在领奖台上,举起金牌,心中充满激动与自豪。国歌奏响时,五星红旗在空中缓缓升起,曾国强感到自己胸中热血沸腾,思绪不禁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他来自珠江三角洲的石龙镇,这个曾经的商贸重镇,也是举重人才的摇篮。20世纪50年代起,陈镜开、叶浩波、陈满林等举重名将相继涌现于此。这里无数年轻的男子志在强健体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杠铃的身影,妇女和孩子也常常是这些运动员的忠实观众。

年幼的曾国强从小就热衷举重,虽然身材瘦弱,但他常常在大人们的胳膊底下偷偷观看他们训练,并时不时捡起废弃的铁棍,模仿他们做抓举、挺举等动作。

当时的体育老师曾仲良看出他的天赋,便问他是否有兴趣练举重。尽管他的父母对这一决定有所犹豫,父亲最终支持他走上了这条道路,而母亲则希望他能注意安全。

尽管身形瘦小,曾国强的决心和好胜心却让他一步步超越同龄人。从参加业余体校到后来进入广东省举重队,岁月的洗礼使他越来越强,最终在18岁时进入国家队,19岁便成功摘得奥运金牌。

八年的艰辛训练,曾国强不仅举起了沉重的杠铃,也通过不断超越自己,赢得了属于自己的荣耀。

回望这一路的付出和辛劳,没人知道他为此付出了多少汗水与努力。训练前,他曾随队前往苏联集训,适应高原的低气压和艰苦环境。但最终,曾国强用坚持和毅力赢得了世界同行的尊重。

此刻,站在领奖台上的曾国强不禁想起了父母,尤其是他已故的父亲。每次早起训练,父亲总会为他准备好早餐,并送他去体校。那份无言的支持和鼓励,成了曾国强永远的动力。

他深知,正是父亲的辛勤付出和牺牲,使得他最终走到了今天。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